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观点
  • 城市建设应念好“地下文章”
  • 2012-04-20

    时间:2012-04-20   

    10 多万公里的地下管线,埋藏在北京地下各处,而各种管道事故经常“冒”出地面,见诸媒体。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洪立波表示,地下管线事故多发,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地下管线资料不清,还有管理上的混乱等。对于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洪立波认为,政府部门对地下管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直存在“重地上、轻地下”, “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在地上,建设一个鸟巢水立方之类的地标十分引人瞩目。而对于地下管线,很少有地方的政府做过普查,更不用说日常维护了。” (《新京报》4月18日《“热水坑事故”双方今日协商赔偿》

    如果不是4月1日车公庄大街4号物华大厦东侧人行道面突然坍塌,正途经此处的杨二敬坠入满是滚烫热水的坑中,全身大面积烧伤导致抢救无效去世。恐怕谁也不会想到我们城市的脚底下,还埋伏着这么让人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不说不知道,一了解才发现,其实我们平常熟睹的自来水管道爆裂、燃气泄露等等的新闻背后,其实还潜藏着许多诸如“热水坑事故”一样的大隐患。根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1至10月,北京市政系统发生的事故中,有96%属于地下管线事故。而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有管理不善、产权不清晰、维修不到位、设施老化等等,但最大的原因,则是我们忽视了城市建设进程中对地下文章的科学审慎查阅,正是对“地下文章”的忽视,才导致了看似地上发展迅速一片大好的建设风景之下,潜藏着更多让人忧虑的隐患。

    事实确实如此,在不少地方城镇建设进程中,职能部门和决策会泽大都关注城市面貌的改变以及地上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唯独对地下的管网工程等,缺乏一种科学审慎的对待和干预。这一方面是因为地上的建设更容易见成效,也更容易获取认可,但城市建设的地下工程,因为缺乏必要的考核指标,并且不易于产生“装门面”的效果,几乎所有人都不太重视,结果导致地上建设风光无限,地下文章惨不忍读。其次是城镇建设“地下文章”因为深处地下,更难以被现实中的建设监督力量干预,结果导致大量工程疏于监管,在质量上、管理上、运行维护上缺乏科学的给力,导致各种地下事故层出不穷,唯有但事故冒出地面,才会引发重视和关注,而这种重视和关注也往往是就事论事而缺乏科学合理的校正与干预介入。

    对于一个完整的城镇而言,其不仅包括地上的风光无限,更包括设施齐全、质量一流的地下市政设施资源。如果没有“地下文章”的支撑,即便是风光无限的城市,也只能是一个空壳而失去存在的前提,再美丽的城市也只能成为一个风景而无法成为宜居的魅力之城。所以,我们应该从北京“热水坑事故”中吸取教训,抓紧时间念好城镇建设的“地下文章”。首先是职能部门应抓紧做好机制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对城市地下市政设施的监管在理清权责、划清权属、夯死建设、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出台城镇地下设施建设监管法律法规,确保地下市政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科学建设、科学运行使用、科学监管,确保地下设施发挥作用。其次是抓紧时间对城市“地下文章”进行阅读,集中力量对各地所有城镇的地下市政设施等进行排查,掌握一手资料,了解设施现状和问题,并完善市政“地下文章”档案资料,建立数字化的监管体系,为完善地下设施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三是强化责任,对地下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等固化责任,谁出问题谁负责,确保地下设施有人建、有人管、有人用、除了问题有人解决,并建立起完善的问责机制和民意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处置地下设施问题联动机制,确保地下设施安全。(孔之见)

    来源:中国文明网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