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工业旅游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4)07-0016-04
  •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B
  • 作者简介:蔡晴,东南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生; 王昕,东南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生; 刘先觉,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导。
  • 南京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的现状与保护策略探讨
  • A Comment and Protection Tactics Research on Architectural Industry Heritage of Nanjing
  • 浏览量:
  • 蔡晴 王昕 刘先觉
  • CAI Qing WANG Xin LIU Xian-jue
  • 摘要:
    通过对南京近代工业建筑遗产整体风貌的审视和对典型案例——金陵机器制造局的考察,讨论了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提出功能保护与形态保护并重等保护策略。
  • 关键词:
    工业建筑遗产近代南京保护金陵机器制造局
  •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s of the industry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Nanjing in early modern times with the example of Jiling Machine Mill.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states some views on the protection of architectural industry heritage in function protection and physical protection and so on.
  •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industry heritage; Early modern times; Nanjing; Protection; Jiling Machine Mill
  • 1 南京近代工业遗产概况   19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其中以清政府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工业企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民国之后,官僚买办和民族资本家逐渐成为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作为中国最早的商埠城市之一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也在近代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动中,产生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南京民国最大的民用工业当属水厂、电厂,均系官办。自来水厂创建于1929年,1933年开始供水。水厂位于汉西门外北河口以北蒲洲,汲取长江之水为其水源,主要设备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进口,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标准,最大日供水量6万吨,但总用户数仅2000户(1935年统计)。水费每吨自2角起至8分止,每月用水越多单价越低,消防用水一概免费。民国南京电厂有二家,分别是首都电厂和浦口电厂。首都电厂的前身是创办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冬的南京电灯厂,其发电厂有二处,一处位于城内西华门,一处位于下关江边,是南京城市用电的主要供应商。浦口电厂主要提供铁路用电和浦口地区用电[1]。现在这两家电厂、一家水厂仍在使用,但厂房设备均已更换,其中童寯先生1936年设计的首都电厂1万千瓦发电机组厂房己被拆除。   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金陵军械所,它包括位于中华门外的机器制造局、位于石城门外的存储火药局、位于古城隍庙旁的军械所等三个部门。今天位于中华门外的机器制造局是南京至今物质形态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工业遗产。   此外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码头、铁路、机场及其配套设施的兴建,也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近代遗产。如位于长江北岸浦口区南门镇的浦镇车辆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英商创办,可组装火车车厢。该厂现存两栋英式建筑是当时英籍厂长的私邸,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位于下关龙江路8号的下关火车站,1947年由杨廷宝先生进行扩建设计,是南京著名的近代建筑之一。   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南京开始了从消费城市向工业城市的转变。但由于半殖民地的城市性质以及南京在民国时期的特殊地位,使其工业发展极不均衡,工厂位置在城市的布局混乱,民用工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之相对应的是军需工业得到特殊发展,兵器军械厂、飞机船舶修配厂等工厂较具规模,技术力量较强。 2 个案调查:金陵机器制造局 2.1历史沿革   金陵机器制造局建于同治四年 (1865年),当时李鸿章代理两江总督,移营南京[2]。在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次年8月竣工,12月苏州洋炮局移入,由刘佐禹任总办,马格里任督办。设机器厂、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制造开花炮弹、抬枪和铜帽等产品。投产时,有员工兵夫约400人,房屋80余间。与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一起称作晚清洋务运动的四大军工企业[2]。 民国成立之后,金陵机器制造局改称“金陵兵工厂”,由中央陆军军械司管辖。工厂规模扩大,兴建了许多高质量的厂房,设备也随之更新。抗日战争期间,“金陵兵工厂”一度西迁重庆,抗战结束后迁回南京,改称“六零兵工厂”。   南京解放后,第二野战军接管了该厂,更名为“三零七厂”,继续用作军工企业。同时该厂也以“晨光机械厂”的名称经营民用产品[3]。   今天的“晨光机械厂”厂区内树木葱郁,包含清代、民国、现代等不同时期的工业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景观价值(图1)。 2.2 晚清工业建筑遗存   清代厂房建筑反映了中国早期近代工业建筑的特征,现已作为省级文保单位予以保护。这些清代厂房由英国工程师主持设计和建造,式样和格局参照英国工业建筑,限于当时中国的经济、技术条件,以木屋架代替了英国厂房常用的钢铁屋架。现存的清代厂房主要分两组,一组是由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的机器正厂、建于光绪四年(1878年)的机器左厂、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机器右厂三栋建筑组成。其中机器左厂中部结构为直径200mm的铸铁立柱,柱上刻有“光绪四年金陵机器局监制”的字样,其余二厂为木柱。整组建筑外墙均用清式大青砖砌筑,门额上镌刻着建厂标牌,简洁朴素,现用作办公楼(图2)。另一组清代厂房建筑由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的炎铜厂和锩铜厂(图3)、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熔铜房、建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木厂大楼和机器大厂组成。这组建筑为砖木结构,外部为清水砖墙,门窗均为半圆形砖拱券。整组建筑还完整地保留了铸造铜构件的工艺流程(图4)。由于其建筑质量较高,至今仍有个别建筑作为厂房使用,如木厂大楼。 2.3 民国工业建筑遗存   厂区内的民国建筑可分为三组:一组是位于厂区西南部的两栋多跨连续车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上开设有锯齿形天窗,天窗为进口钢窗,面北而开,避开了太阳光直射,有利于工人在适宜的光线下操作(图5)。厂房内部总高8.68m,钢架结构,工字钢支柱(图6),厂房四角均开有大门,这组建筑建于民国25年(1936年)。另一组为7座两层厂房楼群,位于厂区西北面,建筑之间以过街楼连接,联系方便。第三组位于厂区东北面,由四栋二层厂房及二栋物料库组成,其中两栋带有气楼。这二组建筑建于1934年到1937年间。民国时所建厂房质量较高,现在均继续作为生产车间使用。   整个厂区自金陵机器制造局时代发展至今,跨越了近140年的时间,历经晚清、民国,1949年解放以后至今三个时代而维持了同样的功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3 价值判断与保护观念   20世纪后期,历史遗产的保护在旧城工业区的复兴计划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具体的做法是强调复兴旧城中可重新使用的结构,保存沿街建筑的立面细部和街区尺度。也有转换场地的使用功能,如将废弃的码头进行景观设计后变为滨水风景带等。尽管此类开发计划多数都带有强烈的商业倾向,但它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使保护思想获得了生态学上的意义。近年来上海的苏州河改造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苏州河记载了上海产业的百年兴衰,今天它的航运业已逐渐衰退,独特的人文价值却不断显现出它的魅力。苏州河地段的改造,就是通过控制污染源、初步改善水质、沿岸逐步绿化等环境治理手段,使这一地段得到复兴。随着环境的改善,沿岸旧建筑的整治改造逐步进入由工业仓储建筑向艺术家工作室的功能转换,导致这一地段不仅日渐繁荣,还有逐渐成为如纽约SOHO那样的文化和艺术的聚集区的趋势。这一改造过程虽然还在进行之中,但已经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而且还具有更远的前景。   在历史保护层面上,景观建筑师对工业废墟的再生、再利用的规划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如Richard Haag及其合作者于60年代末对美国港口城市西雅图一废弃燃气厂进行的景观改造[4]。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人们认识到工业景观不仅代表了它们所处城市的历史,也同样是世界文化史的一个片断。西雅图燃气厂的这个案例中,景观建筑师们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废弃厂房杂乱而富有变化的形式和时光为它们涂抹上的斑斑锈迹,在对厂区进行绿化后,保留了废弃的厂房结构,建成了一个具有文化和生态双重意义的城市公园(Gas Works Park,Seattle,Washington)。   除了生态和文化价值,对工业遗产还经历了新的美学发现。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对工业时代的成就和错误的重新思考,使人们认识到工业化生产过程本身的价值,以及率直本色的工业建筑的美。   20世纪70年代之后,一系列工业遗产地进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工业遗产地的保护和振兴也开始被广泛探讨。就南京而言,工业遗产是她的近代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价值的实物遗存并不很多,但它们的位置和传统对它们存在过的城市某些区域的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南京近代工业遗产的保护可分为遗址保护和实物遗存保护。同时,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作为未来发展的动力,也是今天受学者和公众关注的话题。 4 保护更新策略   历史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每个遗产都有其特殊性,每一块场地、每一组建筑、每一种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品质正是它今天在城市景观和街区身份确认上的价值所在。因此遗产保护策略的形成应基于每一遗产、每块场地独特的场所特征,并不拘泥于统一的模式。就南京近代工业遗产而言,其保护与更新策略的建立也因遗产性质与保存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4.1多样化遗产地的经济基础   城市历史遗产不处于博物馆的环境之中,经受每一天的使用和损耗,保护与维修需要大量经费,因此保护历史街区需要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作支持。当今许多工业遗产地段的衰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地段主要经济功能的衰落,而工业遗产地又有所在地段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某一产业的衰落就容易导致整个地段的萧条。南京下关地区在近代城市发展中,有火车站、码头,是近代物资流动的重要关口,又是民国大型企业和记洋行、首都电厂所在地,因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80年代之后,航运业逐渐衰落,政府又在中央门附近建设了南京火车站,这使得下关失去了其在交通上的优势,振兴这一地区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动力。   历史遗产的景观开发是下关区政府强化地区经济基础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己开发了狮子山阅江楼、静海寺一天妃宫、挹江门明城墙等与历史遗产有关的景点,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而作为近代产业遗产的货运码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商所建怡和码头(今6号码头)、二十七年(1901年)太古洋行所建太古码头(今3号码头)、二十九(1903)年日商大阪洋行所建日清码头(位于首都电厂附近)、三十二年(1906年)德商所建美最时码头(今3号码头附近)、民国17年(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而改建的中山码头等许多近代码头设施今天仍在使用之中,而且它们又与近代工业遗址首都电厂(今下关电厂)相连,与新开发的静海寺天妃宫仅有一个街区之隔。若能通过标识遗址的方式,保护近代码头遗址,加上河道给予城市空间的独特品质,开发滨江景观带,发展滨水旅游业,将使该地区的经济基础更趋多元化(图8)。 4.2 功能保护与形态保护   场所精神是遗产地最重要的美学特征,它来自于遗产地的历史发展、建筑风貌和整体景观,包含了物质和功能的双重范畴。因此保护一方面涉及到对遗产物质形态变化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涉及到维护产生这些特征和氛围的活动,即遗产地的功能。当今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建成环境物质形态的保护,而往往忽略了对遗产功能的保护。   上述南京近代工业遗产的优秀范例——金陵机器制造局,至今仍然保持了它作为国家重要军工企业的地位,受保护的历史建筑仍然处于使用状态,其中民国工业厂房、库房仍然保持了它的原始功能,具备功能保护与形态保护并举的条件。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南京市外秦淮河规划》中,提出复建位于金陵机器制造局遗址西北面的大报恩寺塔,并将其与制造局遗址连为一片,形成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游憩场地,把晚清时的工业厂房建筑将辟作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而民国时期的厂房建筑则继续其现在的功能,但用于民用工业生产,便于开放参观,以便更真实地传承场地的历史文化。 4.3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   近代工业的发展与衰落和城市发展变化的过程息息相关,因此工业遗产的保护必须融入到城市发展之中,才会取得更为积极的结果。 5 结语   近代南京始终是一个消费性的城市,因此她的产业遗产远不及其他自然人文遗产丰富。尽管如此,有限的案例仍然反映了我们民族在工业化道路上的艰难起步,保存这些遗产也是保存民族历史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保护不是限制发展,将这些遗产融入到城市新的发展之中才是真正的保护。 (感谢南京晨光机械厂接待处同志的热情接待与支持。)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