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老工业基地改造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3)06-0017-06
  •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B
  • 作者简介:陈伯超,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艳锋,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 城市改造过程中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沈阳铁西工业区的文化品质问题
  •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Value in the Transforming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iexi District, Shenyang
  • 浏览量:
  • 陈伯超;张艳锋
  • CHEN Bo-chao, ZHANG Yan-feng
  • 摘要: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对其文化品质的重视与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点在沈阳市铁西工业区反映得十分典型。因为,在它所展现的经济价值的背后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这在铁西区面临经济与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区大规模改造的今天,尤其需要赋予高度的关注。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这一地区的建设过程中,使它的文化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沈阳城市建设的品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具有共性意义的问题。
  • 关键词:
    沈阳工业区文化保护改造
  • Abstract: The Tiexi district in Shenyang i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which is well-known in the world. It not only has the value of economy, but also has a very high cultural value. This paper advances a transforming style with a cultural quality in the reforming process of the district. The authors?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how to remove the cultural value in the old buildings and environment into new buildings and city spa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ity construction.
  • Key words: Shenyang; industrial area; culture; protect; transform
  •   素有“中国鲁尔”之称的沈阳铁西工业区曾为共和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成为中国重工业的代名词(图1)。 沈阳也因此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其重不可估的价值主要地体现在它的经济方面。然而,今天铁西的许多大、中型企业却已辉煌不再,面临资产重组、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脱胎换骨的改造,这片工业区也将被赋予其他的城市功能。这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极大关注。所以说,铁西工业区的改造,主要源于其经济方面的原因,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和趋势。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铁西的文化价值。当年在它因经济位置的显赫而受到人们极大关注的同时,它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品质也在不断地攀升,并且一直达到了与经济价值齐肩的高度,尽管这一点往往呈现为一种潜在因素,而未受到普遍的认识和理解。其实,当这个饱经七十余年沧桑的老工业基地当年那种令人眩目的经济价值已经黯然失色,它的文化价值并没有随之而去,反倒呈现出一种呼之欲出从内在转化为外在的可能。只要给它以表现的条件,这种转化就会得以实现。摆在我们面前的,则是一种抉择:是促成这种转化,还是简单地、不假思索地按老规矩办事:对原有建筑与环境一平了之,使它的文化价值追随着它的经济价值而令人痛心地消逝掉。它的经济品质可以重塑,而历史在其中沉淀下来所铸成的文化品质却不可再生。   铁西工业区的文化品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旧建筑与老环境之中。工业建筑有它自己的形象和空间组成特点,它往往以“工业语言”表述着它自身所具备的“工业美”。工业味道越足,它的特点就越突出,也就越能引起人的侧目与关注。由于工艺过程的需要,工业厂房往往可以提供一些建筑体量相当大的空间,这些空间又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仅可以为改作他用而满足许多不同的需要,可以在其中进行有创意的分划,还可以带来其他建筑常常是想要而不可得的空间条件。原沈阳冶炼厂、玻璃厂、化工厂等厂区与建筑的工业形象鲜明、特色充分,而且可重塑性极强(图2、3、4)。      尽管它们的外观现状是那样惨不忍睹,但若在它们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再创作,加上精心的策划与设计,定会出现一些时代感浓烈、兼备文化与经济价值的城市精品。具备这种条件的厂区和建筑在铁西工业区为数之众,铁西如一座巨大的宝库,蕴藏着诸多珍贵的、待发掘的宝藏。   其次,铁西工业区的文化品质也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这里,曾经被沈阳人引以为骄傲,多少人一代接一代地在这里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一生。老年人向年轻人、向他们的后代讲述铁西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在讲述他们自己的历史、家史,沈阳人与铁西甚至分不清你我,存在着一种不解之缘。可想而知,当他们面对眼前一座座残破的厂房,心中的痛楚和仍深深地留在心中难以抹去的当年的自豪感交织在一起,建设新城区的抱负与对传统工业文化的深切眷恋交织在一起,这是人们所固有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人们希望在未来的城区中,仍能够感受到当年隆隆的机床交响曲、沸腾的大干场景和豪迈的工人气魄。这是一种工人阶级的、新时代的人情味。   蕴含在建筑与环境之中的文化价值不仅具有从隐性向显性转化的内因,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的文化价值又能够转化为经济价值。尽管文化与经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的这种关联是不容置疑的,也是经常地为我们所利用的。比如像故宫一类建筑景观,它们的经济价值绝对地取决于其文化价值。只有使它们的文化品质得到精心的保护,其经济价值才能够经久不衰。倘若一旦因某种短视性的经济行为动摇了它们的文化根基,其经济价值就可能遭受永久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这个道理显而易见,这种教训却也不胜枚举。上海新天地的成功,又带给我们另一层启示。一个本无多少经济价值的上海民居群——石库门地区,经过一番改造,特别是注意保留和强化石库门的文化特征,变成了一处“火得不能再火”的商业文化区。不仅创造出这一地区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甚至使周围地区的地价也大幅度地得到提升。它的经济价值从何而生?这里有成功的策划与经营、有巧妙的设计与运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催生作用,但从根本上说,是由这一地区的文化价值物化而来。   可以肯定地说,上海新天地建设的过程中,花在对旧建筑和老环境保护与再创造上的费用与精力,不比把原有的一切统统拆掉更省钱、省力。但恰恰是这些财力与智力的投入,激活了那些潜在的文化因子,使老文化转移到新的建筑与环境之中。这种在建筑中所形成的新的经济价值与老的文化价值的总和,大大地超过了单纯经济运作所带来的回报。同样道理,在铁西工业区的改造过程中,对其文化品质的关注与传承,对旧建筑与老环境的再利用与再改造,并不应绝对地指望经济投入的降低,而应把目标对准投入与产出的相对指数,对准未来的经济回报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对准沈阳和人类文明水平的提升。   道理似乎更容易讲通,真正运作起来,却可能与理论脱节。问题更多的是出现在招商引资的环节上。借助外界力量开展经济建设,是一条符合我们国情的成功途径。招商引资是保证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但引资不是目的,更不是我们工作的全部。引资是为了建设,是为了按照我们的意图和规划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因此,引进投资要以宏观控制作为前提,而不是把建设的蓝图交给投资商去绘制,或由投资商肆意打乱我们的总体部署或冲击总体规划中的关键环节。投资引进工作中的“狭视性”,恰恰是被“钱”而障目。为了引进建设用款,误把“为投资者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当成“一切为投资者让路”,甚至把宏观控制权拱手让给了投资商。使得城市规划可以轻易地为投资者所改动,或者干脆按投资者的要求,从局部的、个体的利益出发去制定事关全局的、整体的规划。其结果,变成了一场有政府形式下的无政府运动。城市规划的本质是有政府,是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的控制。同时它也应是科学的结晶。引进投资工作中的一个误区,又恰恰在于对其科学性的怀疑与否定。我们有时虽然承认应按规划办事,但遇到具体项目、具体操作时,又习惯于省略引资工作的科学过程,或者拍着脑袋定项目,或者被牵着鼻子跟钱跑。其原因是对规划的非科学认识,不了解规划也讲经济规律,不相信规划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当然,也不能排除非科学性的规划因素。因此,在制定铁西工业区的改造规划时,必须包括对保护、改造、利用等问题的经济性和市场情况的充分思考与论证,包括对按规划引资可行性的科学分析,为科学引资,为提升铁西区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为把铁西区的改造工作真正地纳入宏观控制之中,打下可靠的基础。   虽然国内国外对于如何保护与利用旧建筑的做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可借鉴的资料,但是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把前期研究的触角直接深入到铁西工业区之中。沿着以上思路,我们对在铁西改造过程中如何招商引资、又如何保持原有的工业文化特征,作了一些具体的尝试。首先,根据我们广泛的调查摸底,了解到沈阳低压开关厂是一个面临资产重组、准备卖地搬迁的单位。其厂区位于铁西兴工街与北二路的交口处,占地约七万平方米(图4)。 属铁西改造规划中的公共建筑用地。该厂区的厂房建筑形象虽算不上工业特色非常突出,并不是最理想的研究对象,但它包括有三座锯齿形天窗的厂房,其中一座的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其建筑外观和巨大的内部空间还是基本具备了保留和改造的条件。为此,我们把它确定为改造与开发的试点目标。然后,经过进一步的调研和充分的思考,初步形成了我们的策划理念和概念性的规划方案。在取得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支持后,把它展示给开发商,以征求投资与经营合作者。没费多少周折,很快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投资商。我们共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形成了共识,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设计。针对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我们主要建立起这样几点构想:   ·考虑到该厂于1936年由日本住友株式会社创办的历史,考虑到东北地区改革开放最直接的目标是东北亚各国的政治与经济背景,也考虑到沈阳已有韩国城(正在建设)却无日本城的现状,为挖掘今后进一步利用日资的机会,将其经营内容、服务特色和建筑风格定格为“日本城”(图6、7):日式商业街、歌舞伎、茶道馆、儿童梦工厂、日式料理……应有尽有。形成一处有浓郁的异域风情、有强烈市场吸引力的商业文化景观。      ·仅保留原厂区中具有形象特色的三座主要车间和锅炉房(图5、8),    延续原锯齿形天窗所构造的工业文化特色,在对此作进一步艺术夸张的同时,又以现代造型手法与技术手段对它进行了再创作和再塑造,以适应现代城市、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观的物质与精神需要(图9、10)。    ·充分发挥原厂房锯齿形天窗所提供的明亮的大进深空间优势,塑造“房中城”。在巨大的厂房中,建造日本风情的小街,形成“室内的室外”效果(图11)。 也由于原厂房天窗为室内带来了充分的日光和宜人的室温,在这些“室内街道”和“室内广场”上可以像室外一样种植绿化,从而一改寒冷地区冬季无绿的不足,形成一处四季常青的“绿城”。   作为一种尝试,我们将对铁西工业区改造过程中如何强调其文化品质的思想转化为建筑语言,渗透在设计之中。在此,原有的工业文化被保留下来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城市面貌得到了改观。我们的投资伙伴(亦包括来自日本的投资商)对其未来的经济回报都持十分乐观的估计。   我们希望以此说明我们所提观点的可行性。当然,我们认为,它并不是一种可以随处套用的模式,也不会是一个完美的方案,仅是一种思路、一种示例。做法会是多种多样的。但重视和传承铁西工业区的文化品质,则是一条不应被忽视的原则。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