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城市绿化
  • 作者简介:胡丽萍,女,中山大学城市与规划系硕士研究生。邮编:广州,510275。
  • 城市森林与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
  • Urban Forests and Urban Gree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浏览量:
  • 胡丽萍
  • Hu Liping
  • 摘要:
    在阐明城市森林概念和范围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森林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特殊意义,并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
  • 关键词:
    城市森林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特殊意义思路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ain problems that urban greening is facing,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forests should be the standpoint of the urban afforestation. After expounding the concept and range of urban fores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al role urban forests play in promoting urban afforest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last , the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urban forests is put forward.
  • Key words: urban forests; urban gree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ecial contribution; effective way
  •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日益认识到加强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经将城市绿化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国城市绿化工作中,存在着片面强调绿地景观效果的现象,盲目追求大色块和景观的一致性,单纯追求面积,忽视生态过程,导致绿地平面化、草坪化,林木和森林所占比例偏小,大大降低了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宝贵的城市绿地未能为解决城市紧迫的环境问题发挥应有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的持续发展正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将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化的立足点,全面提高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根本途径。 1 城市绿化功能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城市绿化的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还原组织,在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承担着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空间、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发展高效的环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功能。城市绿化的目标是改善自然与人、自然与经济、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多元关系。   城市绿化以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与土地资源的营养承载力为条件,以转化和固定太阳能为动力。但是,它必须通过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食物链(网),才能实现城市自然物流和能流的有机循环。城市绿化是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人类应促进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和环境在内的整个自然结构及其生态还原功能的发展。   城市绿化作为第三产业,其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由自然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共同创造的,是影响城市风貌、吸引人才居留、技术乃至资金集聚的重要因素。 1.2 当前城市绿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2.1 生态环境效能低下   在绿化功能方面,绝大多数城市结构以人及其社会经济要素的流转为中心而建构,城市中除人以外的生命,则被挤到了一个孤立的角落,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布局分散、生态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下。 1.2.2 绿化维护成本高   在绿化经济方面,受城市用地制约、土地市场冲击、人工干扰的高度胁迫,城市绿地建设受经济因素的困扰,负担高额的人工维护成本。 1.2.3 绿化的社会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在绿文化方面,城市绿化存在过分的人工雕琢倾向,使城市中十分珍贵的自然生态信息对现代人的身心洗涤作用受到干扰,制约了绿化对社会精神面貌的影响及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贡献。 2 城市森林的概念及范围解析   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了“城市森林”(Urban Forest)这一名词。196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Eric Jorsengen教授首次完整提出“城市林业”(Urban Forestry),倡导“城市”与“森林”结合,促使自然林业与工业文明相融合。随后,城市林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城市森林”是建立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借鉴地带性自然森林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乔木为骨架、以木本植物为主体,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其范围涵盖市区、近郊、远郊,也即各种类别的城市园林绿地、郊区的林业用地,及一切可用于植树、营造森林的土地。   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野生性,能够自我维持,不但可以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而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是与天然森林相似的一面,但与天然森林不同的是,城市森林的主要功能不是提供木材,而是为居民提供优美的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一般的公园和街头绿地的作用是相同的。 3 城市森林对促进城市绿化持续发展的特殊意义 3.1 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   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是由绿量、生态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所决定的。城市森林因其高大繁密的枝冠和空间体积,同等面积的森林具有比草坪、花坛、灌木带丛更高的生物量和生长量,环境生态功能多样,生态效益最高。如北京有研究表明,由乔灌草结合组成的生物群落,其综合生态效益,如释氧固氮、蒸腾吸热、减尘滞尘、减菌杀菌及减污等功能为单一草坪的4-5倍。同时,城市森林利用其树木及其丰富的伴生植物在根际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发挥更大的生物修复效能,促进城市土壤资源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需水量迅速增加,缺水日渐严重。而利用城市森林蓄水是城市取水的最佳出路。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北部连接沙漠,在西北季风控制下,风沙、水、旱、泥石流等灾害经常发生,东南有漫长的海岸线,常受台风、暴雨侵袭。防灾减灾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城市森林中的防护林在预防城市灾害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北方城市而言,在城市及附近地区营造防风固沙林,形成绿色屏障,可以减少扬沙及沙尘暴天气。对江河沿岸城市,可以在沿岸建设城市防洪林及营造水土保持林,以减少水土流失。   城市森林能够吸收CO2和SO2、NO等有毒有害气体,降低城市空气温度,抑制“温室效应”的发展和蔓延。应根据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对城市森林的需要,在市区或附近营造一定面积的片林、林带作为城市的依托,以形成清洁舒适的大环境。 3.2 减轻绿地养护管理压力和节约费用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方面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但恶劣的城市环境也易使植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为了控制病虫害,又大量使用农药,不仅增加了开支,也使城市绿地变成了污染源,产生了与绿地本身相反的效应。而“城市森林”可形成复层结构,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周围的物质、能量,信息和价值的流动构成有机整体,与单一结构绿地相比,更能发挥生态系统病虫害调控机制。   与以乔木为主的城市森林相比,草坪前期投入少、成形快、易见效,但草坪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施肥和更新复壮的管理难度高,投入大。据估算,草坪的养护投入比乔灌草组成的群落至少大3倍以上,而且养护草坪还需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增添了市政基础设施的负担。而城市森林凭借其凋谢物、庞大的根系和依赖其生存的特有生物群,使森林土壤具有其他土壤所没有的成土条件和自肥机制,可通过自维持机制提高土壤自身肥力,减少施肥和灌溉量,从而减少管理费用和资源消耗。 3.3 丰富城市绿地系统景观   城市森林通过乔灌草藤在空间的合理配置,师法自然,再现自然,将大大丰富城市绿色环境,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参差错落的树木对建筑物的掩映陪衬,弥补了“水泥森林”造成的生硬和冷漠的城市景观的不足。森林丰富的层次结构和季相变化,树下和林间多样的物种和结构,增加了绿地的大自然野趣,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居民与大自然的分割状态,也美化了市容。 4 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 4.1 以城乡一体化为格局,建立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   城市可用于绿化的土地十分有限,封闭、有限的城市绿化不足以形成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效益,必须越出城区界限,向与城郊连成一体的大环境绿化方向迈进。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演替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改变城市绿化与郊区林业分而治之的局限性,将城区内外的各种绿地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森林进行合理布局,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绿化格局,以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以生态公益森林为主体的绿化生态网络系统。   在城市森林的建设中,应强调生态平衡原理的主导作用,使城市森林的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相协调,并注意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通过绿地资源配置与布局,使城市生态环境、旅游经济、居民游憩等功能需求,具体化为绿色框架。同时,要重视对城市景观生态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在城市各绿化斑块之间以及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修建绿色通风廊道和野生生物廊道,减少“岛屿状”生境的孤立状态。 4.2 遵从“生态位”原则,构筑乔、灌、草、藤复合群落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生态位配置,直接关系到绿地系统景观价值的高低和生态与环保功能的发挥。城市森林建设应以乔木为主体,合理选配植物种类,利用不同植物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的分异来配置植物,构筑乔、灌、草、藤复合群落,既保证充足的绿量,又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土肥等资源。并充分考虑森林群落的发展和动态演替规律,依照系统内各组分共生、寄生、捕食和机械等作用和相辅相成的原理,建立和谐的机制,促进有益生物的寄生和繁衍,以提高绿地的稳定性。 4.3 以地带性植被为特征,构建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森林体系   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应以地带性植被为主,适当引进适于本地区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遵循土壤、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和城市性质、功能、经济、文化、社会习俗和历史沿革等因素,突出个性特征和特色。尤其在城市森林的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上,更应选择地带性物种,突出城市森林格局的地域特色,形成具鲜明地方特色、可识别性的景观。同时,应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种植设计,促使城市森林群落与潜在天然植被特征相接近,形成接近自然的森林状态,增加总体物种的潜在共存性,并从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上丰富生物多样性。 4.4 体现园林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   城市森林毕竟不是自然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离开了一定的美学和景观效果,就会失去在城市存在的基础。因此,城市森林建设应吸取传统园林思想和技法,吸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意境和含蓄美感的表现手法。在追求自然美的前提下,融合艺术美,重视植物的景观、寓意和韵律效果,采用开放式园林设计,通过多样的种群、灵活的配置和丰富的层次结构,优化树种、群落外貌、形态、色彩等组合,产生丰富的色相、季相变化,使生态效能与绿化、美化相结合,自然生物属性得到文化体现,产生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同时,也要强调开放性与外向性,与城市景观特色、不同造型和结构的建筑物相协调融合,并考虑教育、文化、环境、医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要求,营造生态位分异得宜,生态、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具有艺术外貌和文化氛围的聚居境域,使市民虽置身现代都市,却享有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